一千八百年前的汉末,环境没有受到什么污染,这一天又是一个难得的晴天,艳阳高照,给寒冷的蓟城带来了几分暖意。
这方大地,正在被一位至高无上的君王所统治。而王世子的冠礼,象征着君王统治的延续。无尽威严的仪式,正在这方大地的权利中心“唐王宫”举行。
宫外是数以万计无畏而强大的唐军勇士,他们会为他们的君王,取得一次次辉煌的胜利。
宫内,文武百官汇聚,俯伏四拜,他们是君王意志的执行者,君王的诏令会被他们布于天下。
四拜礼毕,乐声暂时停止。百官归位后,正宾蔡邕颤颤巍巍走到王位阶梯下站定,老蔡邕心情那叫一个激动,心中念头不断的翻涌着:“我外孙加冠、成人。将来,他也会成为想我女婿一般的帝王。”
赞宾郑玄走到蔡邕身旁站定,他的目光睿智而高远:“这一方大地,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,唐王的时代。而王世子,是这个时代的延续。汉室走则走矣,国家民族的兴盛,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文官们激动的发抖,武将们攥紧拳头,王世子的加冠,是唐王统治的延续,同样也是他们奋斗的延续。是人都有欲*望,而作为站在这个时代的高处的文武百官,他们的欲*望比起普通人来更加强烈。毕竟,普通人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吃饱穿暖,而这些文武百官们,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以及家族的未来。他们的命运已经与唐王绑在了一起,现在唐王世子加冠,就意味着唐王后继有人,他们的未来就有了保障。这才是他们最看重的,毕竟,如果没有了未来,人又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?
宾赞到位后,东宫官以及唐王国太常王朗,捧着唐王李翊的旨意来到一旁的东宫,世子李炎早就在这里等待,在他们的引导下来到宗庙大殿中,拜入冠礼席。内侍诸人,背后站定。
李炎入殿的时候乐声大作,十五岁的李炎生的比寻常的同龄人高大,七尺身躯,几乎与成年人一般无二。
李炎此刻的心情激荡不已,虽然早早的就被内定为父亲李翊的继承人,但是那毕竟只是私下里的默契,没有经过正式的仪式确定。
现在却不同了,父亲只为他一个人行冠礼,就是在形式上确定了他的继承人的身份。毕竟,他有两个弟弟的年龄,也就是比他小了两三天而已,这个时候同样可以行冠礼。
李翊望着自己的长子,仿佛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,嘉许之色溢于言表。
李炎面西南方就位的时候,乐声停止了下来。这时,内侍跪呈净手的金盆,蔡邕、郑玄将“笏”插在腰间洗手。这“笏”就是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成,上面可以记事。用锦缎擦干净手后,出“笏”拿在手中。
之后,就进入冠礼最重要的环节,加冠。
李翊的四子李竞首先奉上网巾,十一岁的他小脸由于兴奋红扑扑的,又表情庄重,小大人的模样十分秀气。
蔡邕接过网巾捧在手中,郑玄跟在一旁,两人来到世子席位前。
郑玄献祝词道:“兹惟吉日,冠以成人。克敦孝友,福禄来骈。”
李炎目视前方,神色庄重,双手叠加在额前,标准的士子礼鞠躬九十度。
蔡邕跪倒在地。为他带上巾冠。这时郑玄跪在李炎一旁,为他正冠。随后,蔡邕先起身望着自己的外孙,眼中全是慈祥。而郑玄随后起身,立在蔡邕身后。
内侍进献成年世子服,李炎起身穿在身上。
随后,蔡邕、郑玄又拜李炎,李炎重新坐下。蔡邕、郑玄再次洗手后,郑玄又跪于世子席位前,为李炎脱下巾冠,起身交给内侍。
这时,就有李翊三子李穆奉出远游冠。
乐声中,如同前一次一般的仪式,郑玄献祝词道:“冠礼斯举,宾由成德。敬慎威仪,维民之则。”
之后就是第三加,也是最重要的一加,加世子冕冠。一切如先前两次的仪式,郑玄祝词道:“冠至三加,命服用章。敬神事上,永固籓邦。”
蔡邕为自己的外孙带上世子冕冠,插上发簪固定,又有内侍奉上世子冕服穿上。
这时候乐声暂时停止,王朗急忙引导李炎来到唐王位阶梯下,李炎跪拜父王李翊。
李翊非常高兴,命其起身。
乐声中,侍从就在李翊王座阶梯下,内侍添置世子席位,李炎入席面南而坐。象征着李炎可以在自己的父王之下面南入朝参政。
内侍唱诺,百官正式拜见成年理事的王世子。
其后,宾赞再次洗手,郑玄拿出“爵”,就是三条腿饮酒的容器,清洗后注满美酒交给蔡邕,蔡邕跪呈给李炎。李炎起身拿住后,先是自饮一些,再又撒出奠爵。
郑玄祝曰:“旨酒嘉荐,载芬载芳。受兹景福,百世其昌。”
之后,就有内侍奉上“馔”,就是吃饭的家伙。又有内侍奉上“圭”,圭是中国古代在祭祀、宴飨、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,其使用的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,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、身份、权力。这里用“圭”,例同宴飨。
李炎用“圭”撅出一些米吃下,这时郑玄祝词:“孝于君亲,友于兄弟。亲贤爱民,率由礼义。毋溢毋骄,永保富贵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