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众人这门枪法,其实并没有费太过功夫。
究其原因,一是在场的人资质悟性都不俗,理解起来飞快。二是这门枪法本就为军中将士所创,考虑到了要易于推广,因而总体并不繁杂。
朱元璋等人看孟修远练了几遍,不由得都各自提起一根木棍,随之模仿舞动了起来。
没过得多久,便都颇有些模样。
起初还不熟悉之时,众人第一印象便觉得这功夫十分实用,大开大合、简单明了,杀起鞑子来一定顺手。
待孟修远一点点讲述其中精髓、用一阳指纠正了他们一些细微的差错之后,众人愈发觉得这枪法威力无穷,让他们短短时间之内,便对手上这跟木棍充满了信心。
“哈哈哈,他娘的,要不是眼前没有根好枪,我今晚去杀鞑子,可都不愿用刀了。”
汤和手上一根长棍越使越顺手,不自觉便着急和一旁的邓愈打在一起,两个人见招拆招,虽套路还有些散乱,但也多少见得一些威势在其中。
而朱元璋和徐达两人,则是围着孟修远,一遍遍地演示招式,请孟修远挑出错误,替他们俩纠正。
其中徐达比朱元璋功夫底子厚了不少,习武的天资也高一些,因而表现得十分不错,耍一套枪下来,孟修远也就能指点出少数几个毛病。
而朱元璋则差了许多,同样时间学习一套枪法,演练出来可谓是错漏百出,需得孟修远多加指导。
两相对比之下,显得朱元璋十分难堪。
不过即便如此,朱元璋的脸色从始至终都没有发生一点变化,还是以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直认真盯着孟修远,神情认真,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枪法的精髓。
如此几趟下来,孟修远已经找不出徐达招式中的大毛病,便点了点头说道:
“先到这里吧,你们这打法无需再练了,以后若觉得还不熟,让徐达练给你们看就是了。”
众人闻言,皆望向徐达,见他持棍欣然而立,明白这位徐大哥是第一个受到孟修远认可的,不由得都有些佩服他。
而自然地,众人也觉得,孟修远这是认为已经教得差不多了,不愿再指点他们了。于是便随手放下了木棍,准备向孟修远谢恩告辞。
却没想到,孟修远见状摇了摇头,开口说道:
“谁说你们练成了,我只是说这打法暂且不用练了而已。
这门功夫之中,练法才是最精髓的地方,你们可还没入门呢。
打法你们错些漏些、删些改些,都没什么大问题。
可这练法,若迈不过入门这道槛,那便一点效果都没有。”
众人闻言,皆有些意外。
因为之前听孟修远说,这练法只是借着舞枪来锻炼身体、增长气力,练不出内力来,所以其实心中是有些遗憾的,就下意识对其不是十分看重。
在他们看来,这样所谓的练法,不过就是熟悉发力、打熬筋骨、扎实脚步,顶多比他们平日里自己锻炼时要高明一些,又能重要到哪里去呢。
可事实是,他们如此想法,近乎于买椟还珠。
“看清我的动作,观察我的呼吸,然后,去找一种特殊的感觉。”
说话间,孟修远便又拿起了长棍,以一套与刚才相似的枪法动作,重新又舞动了起来。
只不过这次不同的是,他尽可能地放慢了动作,又故意加重了呼吸的声音,以此来让众人观察清楚。
一举一动之间,神色庄严,极为认真。
孟修远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这枪法可不只是如《武当长拳》这般于武者开蒙的基础武学,正相反,此一门功夫,可谓是藏了无数精华奥妙于其中。
其中打法就不必说了,大开大合,胜在初期容易上手,后期又奥妙无穷。无论是愚钝之人稍加练习,还是天资纵横之辈深入研究,都能有各自所期望的收获。
算是一门能达到九十五分的战场枪法,十分不错。
更重要的是,这门枪法之中的练法,是极其具有创造性、突破性的。
若非只适合于战场厮杀,不适合于江湖博弈,如此功夫,武当派未必会轻易让其流传出来。
这练法之中,以《健体术》为根本,融入了《龙象般若功》的一些理念,从外功、动功入手,提炼真气却不储蓄真气,只借此过程来强化练习者的体魄。
每次练习只需配合呼吸认真完成导引动作,便会在身体产生微弱的真气,而与此同时这些真气会立即被压迫进入人体筋骨内脏之中,化为养料强化全身。
由于这种方式无需将真气汇集储蓄起来,减少了其中许多繁琐的步骤,因而也就减少了很多无谓的真气损耗,使得整个过程十分高效。
单论其强化身体的效率,比之正版的《健体术》,都还要好上一些。
当然,这种改变,自然也不是没有缺点的。
如此机械地、无意识地将真气炼化进入身体,肯定是无法如原版《健体术》那般做到恰当精妙,甚至运气不好时还会对身体有些细微的损害。
长此以往练下去,虽身体强壮了,却未必能健康延寿,更以此成不得真正的高手。
具体来说,就是练此功法,可练得身体强壮、耐力十足,但同时会欠缺一些敏捷、平衡与爆发力。
若谁有幸能将此功法练到极深处,那单打独斗虽未必强过一、二流武者,但却胜在体力充足、不用担心真气损耗,于战场上续航持久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