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、兖州、渤海郡新募兵卒高达十万,征募的兵卒基本上都没有向北方大规模运动,而是在各县进行训练,由邙山兵科学院半大娃娃充当低级将领、教官来训练,由各“战区”下派将领进行统领。
兵卒的训练就那回事,日复一日的列队、刺杀、野外奔袭拉练、营地建设、以及行军、撤退队形、基础战阵、熟悉各种旗语、号令……军队训练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,但这很重要,若不是日复一日的训练,战阵之上很容易产生混乱,否则的话就只能使用猪突战术,就是不管什么队形不队形的,跟着大将一窝蜂冲锋就对了,领兵大将往哪里,兵卒就跟着冲锋或逃跑到哪里。
后世火器时代的步兵,不需要像火药枪那样装填火药,只要安装了弹夹直接开枪就成,可即便如此,后世那样步兵训练整整一年才具备初步战力,冷兵器时代的兵卒训练就更加复杂了,不仅有后世那样的散兵线三五成群的小军阵厮杀,也有大军团军阵厮杀,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,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引起整个军阵混乱、崩溃,军阵的训练就需要更多的时间。
征募三两个月的军队就投放到战场上,基本上都是乌合之众,根本玩不了军阵厮杀,这也是东汉朝廷如此喜欢使用鱼丽车阵的原因所在。
青州、兖州、渤海郡境内扩充的十万兵卒不能算是新兵,他们在开封之战被俘后,在雒阳屯田的时候就有军事训练,算是屯田上的辅兵,若他们不是关东诸侯们第一波招募的二三十万敢战兵卒,而是在开封之战后各路诸侯短短时间内又强征的二三十万兵马,董虎根本不会把他们看押起来,早放回家乡了,之所以看押起来,就是因为二十万俘虏是敢战卒!
仅凭“敢战”两字,那就不能轻易放入民间,也正因这两个字,他们更应该受到严格军规军纪约束,同时又是最为合适的后备兵力,这才一边屯田一边训练,就算将他们放回家乡后,也要受到当地县尉的管辖,是军户中一员。
除了开封之战时俘虏的敢战卒外,青州、兖州境内还有一支特殊的屯田兵,那就是青州军。
青州军接受的军事教育较少,主要作战方式还是猪突式的一窝蜂冲杀,但不可否认的是,百万青州军当中的数万核心精锐还是有些战力的,毕竟他们在青兖徐境内山林中生存了将近十年之久。
最初跟随董虎离开河湟谷地时有十副将,即重甲骑将董重、徐州总管董小乙、南军第三骑营营主董骨、第四骑营营主刘弃、并州总管华雄、并州副将兼乌丸义从骑营主董耀、金城郡将军董信、河套三郡将军刑勇、南军第一步兵营营主孙牛、南军第二步兵营营主胡三。
除了当年跟随他出山的十副将外,还有斥候正副大队长董赤、董厚,他们都是跟随董虎进入中原参与黄巾军之战的主要将领,但在后来晋升了张辽、徐晃、杨雄、黄邵四人为副将,在杀回凉州,打通了河湟谷地后,再次晋升了董罴、董放为副将,除了两人外,赐支河万帐部长使董鼎、西海万帐部长使董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副将,但却不能用“将军”的名义,只能以“长使”来统领。
两个万帐部最开始的时候是由大丫和董重的媳妇二丫直接统领的,一开始时就是以“长使”治理两个万帐部,之所以如此,很大的原因是董虎不想太过刺激高原羌各部,尤其是另一个高原霸主白马羌。
在董虎对烧当羌下死手时,白马羌就对他表现出了担忧,而当日董虎的外部环境并不是很好,首先是朝廷对他不满,其次是韩遂趴在金城塞对他虎视眈眈,东羌与西羌形成了对峙,再加上他对河湟谷地内的西羌屠戮太大,尽管他该给的牛羊、田地都给了,可谷地内的羌人是有怨气的,若在这样的情形下,背后的白马羌突然对他落井下石,董虎很可能会战死在河湟谷地内,也正因这个原因,他才又跑去了白马羌族地,而且还被白马羌老王强按着娶了年幼的阿结,双方联姻后他才解决了背后隐忧。
在两个万帐部设立文官性质的长使而不是将军,目的是让高原羌各部安心。
先是十副将,之后又增加到了十六副将、二十副将,在董卓入主朝堂之后,因为要重新建起朝廷废弃的郡国都尉制,二十副将就不再以“副将”为名,但他们都是董虎的真正嫡系,只不过“二十副将”大半都留在了凉并边地,跟在董虎身边的嫡系副将仅有七人,即南军四骑兵营主董罴、董放、董骨、张辽,南军步兵营主孙牛、胡三以及重甲骑营主董重,除了他们七人之外,“副将”徐晃、董小乙在董虎拿下了徐州后也进入了中原,但两人的精锐兵马都留在了凉州、汉中郡境内。
董虎决心要打一场河北之战,手下七大副将兵马全都聚集在了渤海郡、兖州东郡境内,共计有五万精锐步骑,除了董部义从最精锐的五万步骑外,另有一万隶属于董卓一系的长安营精锐,若再算上河内郡境内的一万西园八营精锐,此次凉州军一系的精锐共计七万步骑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