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离开了董府后,三丫一言不发,董越数次张嘴也没能问出个所以然来,将人送回府邸后也只能苦笑离去,原本以为董帅可能要倒霉了,结果却成了帝国车骑将军。
董箭什么也没有问,正待告辞离去时……
“箭。”
三丫拿过笔墨,很快写了封信件。
“立即让人日夜送去堳坞,人在信在,人死信毁!多派几个人!”
“诺!”
董箭接过信件,二话没说,大踏步离去……
“唉……”
之前她只是以为自己男人是因为找到了阿姐缘故,这才做了些胡闹事情,可今日听了董瑁话语,他更相信董虎只是借故警告董卓,而这却背离了整个董部义从的利益。
若无吕布跑去颍川、虎牢关,若非牛辅成为河内郡太守,徐荣成为颍川郡太守,三丫可以认为董卓愿意遵守双方之间不成文的约定,正如董瑁所说,董家没有可以扛鼎的人,董虎今年也仅有二十六,熬也把董卓、董旻兄弟熬死了,再等二十年又如何?
但这是双方极为默契情况下,董家不过问关中之外的事情,不对董部义从扯腿,可若坏了这个默契,与刘宏活着时,朝廷一再对董部义从扯腿一样,双方也就相当于站在了对立面,最为稳妥的法子就是舍下董卓单干,或是直接干掉董卓,可这不现实。
董氏是影响董虎一生的重要女人,董瑁是兄弟,董卓虽然蛮横霸道,也残暴不仁,但对董虎却如子侄,一旦他反叛砍了董卓,砍了董家老少,那他就是吕布第二。
陈寿着《三国志》,但他是蜀汉人,董卓从某种意义上确实是“篡逆乱国”之人,可若知道些汉朝历代外戚权臣就知道,董卓做的那些屁事也就那回事儿,就如霍光废掉刚登基二十七日的昌邑王刘贺,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,一天做了一百件恶事,天生的坏种也没这么恶的吧?更别说大将军梁冀毒杀小皇帝的屁事,可就算如此,也没有发生各路诸侯围攻帝都的事情。
后世人皆认可陈寿《三国志》事情,可唐朝李世民以及手下一群功勋文武皆不喜陈寿,皆认为陈寿带着浓重的个人情感来评价一个人,诸如对诸葛亮的评语是“亮将略非长,无应敌之才”。
陈寿不给董卓丁点好评是极为正常的事情,无论董卓出于什么目的,抢掠富户,强行迁都致使无数人身死,大钱改小钱,挖人家坟茔……这些事情都是做了的。
但有些事情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去看,董卓一个外来者入主朝堂,而且还是关东诸侯齐齐造反,他敢散去兵马吗?若不散去兵马,若不抢掠富户、扒人家坟茔,兵马的钱粮辎重从何而来?
若非董虎早早的干掉了白波军,董卓就会在雒阳面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围攻,内忧外患之下,他若不迁都,他必死无疑!只有迁都了,后方无忧,他才能放开手脚与袁绍、曹操等人厮杀。
骤然迁都,数十万百姓的迁入,而且还是在长安抵挡了数年凉州反贼以至于民生凋敝情况下,董卓没有办法解决物资短缺时,可不就“大钱改小钱”增发货币了么?
别说董卓在关中增发货币了,魏蜀吴三国争霸时又如何?直至晋朝才又重新恢复了货币的功能,才结束了以物易物自然经济,董卓在关中大钱改小钱,各路诸侯不承认薄薄的小钱也就是了,也不至于一直到了晋朝时才恢复了铜钱的功能吧?之所以会如此,无他,各路诸侯同样面临着董卓一模一样的窘境!
有些事情并非随人愿,董卓的堳坞没有他人想象的这么固若金汤,无非是高了些,超过了十四米而已,他也没有像曹操那般对朝堂文武大臣控制的那么严实。
董卓死时,朝堂上仅有蔡邕一人叹息,满城百姓欢呼雀跃……若换了董虎,或许他也会欢呼,谁让董卓强行迁都烧了人家房子呢?无数麦谷舍弃后,几十万屁啥没有的百姓进入长安,期间会不会饿死人?谁家死人谁家恨,点天灯一点都不为过。
谁杀董卓都没有错,骂他祖宗十八辈都在理,独独董虎不能!
吕布杀董卓之前,王允开口“匡扶社稷大功臣”话语,将人杀了后,吕布成了“三姓家奴”反复小人。
这个时代的上下级关系与后世不一样,一旦建立了“主公”关系后,那就建立了“君臣”关系,一旦反叛,也休想让他人重用、看得起。
董虎若将董卓杀了,外人看不起,走到哪里都是白眼狼、反复小人,内部的将领难道就不担心他有朝一日杀功勋大将?
没杀人时,有了矛盾,董部义从上下恨不得一刀剁了董卓才痛快,可若真将人杀了,一旦董虎对下面将领稍有打压,他们就会群体性的想到董家对他的恩,结果却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!
对待敌人,如何的凶狠都不为过,对待自己人时就要小心谨慎,除非关系破裂,逼不得已,彼此彻底成了敌人时,董虎才能动手杀人。
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:(www.31wxw.cc)三国之西凉兵王三易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