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,几个人也就回了工地。
工地上虽然一直停工,但也是需要整改,不能说就那样一直停着不动了。
再说,几个人住在县城,那也是有着开支。
现在也算是老板了,很多方面都可以大手大脚的花钱,但也不能铺张浪费。
能节约的地方,还是需要都节约的。
现在可还一直是亏着的呢。
回到工地上,刘长江依然还是抓紧时间看书。
冯经理他们,忙着整改的同时,也在商量着如何调整计划。
原来的施工计划,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地势力的阻挠施工,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观察,应该是不会再出现类似情况。
那么,原来的计划,自然也就已经不适应,需要调整。
这些事情,自然是不需要刘长江事事操心。
冯经理他们把计划调整好了之后,会来请示刘长江,刘长江把关就行。
按照冯经理的计划:
整个工地路线长度不是33公里吗,分成三个工区,K0到K11为一工区,K12到K22为二工区,K23到K33为三工区。
分了工区,也就需要相对应的工区长。
工区长,也可以叫做施工队长,责任工长等,一般都是由施工员担任。
现在的施工员,只有张海涛和琚晓杰两人,也就差一个。
按照冯经理所说,他和王总工商量了,由王总工兼任二工区的工区长。他在二工区的时候,无论是去一工区,还是三工区,也都还是比较方便。
除了工区长,也还有测量人员,本来也是配备三人最好。
但增加人,也是增加成本,李顺明和郑一博两人也应该可以忙下来。
测量方面,也就不分工区,而是从K17断开,K17以上的测量工作,由李顺明负责;K17一下的测量工作,也就郑一博负责。
除了工区,也还有班组的划分。
现在的班组长,也就刘长顺、白云飞、秦宏刚、柳海波四个人。
于是,整体工区划分情况如下:
一工区,工区长张海涛;班组柳海波,他有二十一个工人。
二工区,工区长王总工;班组白云飞十二个人、秦宏刚九个人,总的也是二十一个工人。
三工区,工区长琚晓杰;班组刘长顺,工人十七个。
这样一来,也就三个工区同时开动,进度上肯定可以大幅度提升。
需要注意的就是,一个是变更的事情,需要尽快确定。
其二,相配套的挖掘机、装载机、压路机什么的,以及混凝土运输罐车等等,也都需要增加一些。
当然,这都只是计划。
现在还处于整改的停工期间呢。
首先要做的,就是需要复工。
也就还需要刘长江再去找领导。
周瑞那里的变更工作,0号变更是早就已经整理好了,相关资料也已经报到上面,已经在核对工程量等数据,周瑞一直在跟进。
因为刘长江要去县城里面找领导,周瑞也就跟着一起过去。
这一次,杨彩云没有跟着过去。
刘长江和周瑞,两人是同学,以前虽然算不上特别好,但也没有什么恩怨,相处也就是不上不下的样子。
如今,周瑞过来帮刘长江,两人的关系,自然是大幅度提升。
一路上,聊天自然是必不可少。
很快,周瑞提到了变更的事情。
因为原地面出现非常大的偏差,导致后续的变更工作非常麻烦,这种情况,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办法:
和业主签订补充协议。
在补充协议中,把这些因为原地面出现偏差、从而导致的变更内容,都包含进去,也可以算是一个非常大的0号变更。
但这个事情,监理、设计那里都无法做主;业主那里,可能连邓主任都无法做主。
邓主任,虽然说是业主在工地上的最大领导,但他相当于也只是上面派过来的业主代表,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他说了算。
也就是说,需要刘长江去找市里边儿的领导。
同时,既然需要去找大领导,周瑞也提到了一项、对刘长江非常有利的变更。
把浆砌结构的边沟、排水沟、挡墙,统统变更成为混凝土结构,仅仅这一项变更,就可以增加一千万左右的造价。
假设,就算这个变更的利润,和原来的合同利润一样,都是百分之三十,最起码也可以增加三百万的利润了。
但是变更,都不能没有理由,也就是变更依据。
这条道路,是旅游快速通道,这些结构物,自然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美观。而浆砌水沟、浆砌挡墙的外观,自然是不可能达到混凝土的美观程度。
除了从外观角度的理由,也还有质量、安全上的理由。
设置挡墙的位置,都是属于地质条件薄弱、或者临河临边的情况,这边雨水较多,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,混凝土结构的强度、稳定性,自然也是远远高于浆砌结构。
如果在浆砌工程遭受自然灾害之后、再增加混凝土结构,还不如一开始就变更成为混凝土结构,这样也算是可以节约出浆砌工程的投资。
一路上,周瑞和刘长江交谈的事情,也就基本上是属于怎么变更,怎么增加造价,怎么搞钱的事情。
按照周瑞所说,他整理的这些,算是有着足够理由的变更,总的可以增加三千万左右的造价。
相对于七千万的工程来说,增加三千万的变更,一般来说是无法通过的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