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颇的难缠远远超出众人的预料之外。
尽管已经看透了廉颇的“计谋”,但却完全没办法破解。
赵军分兵超过二十支,虚虚实实,根本猜不到哪一支是诱饵,哪一支是主力。
而且,廉颇在这二十支兵力的位置分配上十分巧妙,主力和诱饵之间的位置随时可以调换,稍不留神就会中招。
贸然进军,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作为主攻,都非常容易吃亏。
吃了几次亏之后,秦霄接受了岳飞的提议,放弃快速推进的想法,改为稳扎稳打,采取“全防流”的策略来应对。
所谓“全防流”,就是将赵军这二十支兵力都当做主力来对待。
这样一来,单单只是防备赵军的偷袭,便要浪费大量的兵力,能用在正面突破的就少了许多。
虽然靠着兵力数量上的绝对优势,依然在稳步向前推进,但推进的速度无疑是慢了下来。
第四道防线,阻拦了秦霄足足三个月时间。
在这一道防线上,秦国付出了四万多人的伤亡,秦霄麾下的伤亡也达到了三万多人,赵军则留下了三万多具尸体。
虽然赵军的损失更小,但双方的兵力差距反而拉得更大了。
因为后方有张辽、乐毅等人牵制的缘故,廉颇手下军士的损失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补充。
随着双方的兵力差距越来越大,廉颇想要继续拖延时间的难度也是在不断增加。
第五道防线,廉颇撑了两个月,以两万余伤亡的代价换掉了秦国、秦霄两方共计不到六万人。
第六道防线,时间已经缩短到四十二天,伤亡比来到三万对四万,近乎持平。
第七道防线,仅仅只是二十八天就被攻破,赵军伤亡超过五万,仅仅只换掉了秦国三万兵力,秦霄手下的伤亡不过数千。
打到这个份上,虽然还剩下两道防线没有被攻破,但谁都看得出来,廉颇已经无力回天了。
这也是一种必然。
一比五的兵力差距,若是将兵种质量也算进来,差距还要更大。
虽然廉颇是SSS级的统帅,但秦霄这边,岳飞、白起都不逊色于他,商鞅更是EX级统帅。
再加上众多智囊相助,廉颇设下的陷阱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效果。
不,也不应该这么说。
效果还是有的,至少廉颇将秦国、秦霄的联军在长平拖延了足足大半年的时间。
但可惜的是,赵奢并没有能够利用这大半年的时间解决掉赵国后方的麻烦,支援前线。
反而,要不是秦霄早有命令,让张辽、乐毅等人不要太过急于进攻,恐怕他们早就攻到HD城下了。
打到这种程度,这场战争,基本上到了收尾的阶段。
如今,赵国还剩下不到三十万的兵力。
其中长平战场只剩下不到十二万,唯一的好消息是作为核心兵种的七阶骑兵还保留下来了八万多,勉强保留了几分元气。
就这八万多骑兵,也是廉颇靠着个人能力,硬给赵国攒下来的一点家底。
秦国的兵力损耗倒是要大得多。
算上后方紧急征调、训练的新军,总共还剩下二十多万,比赵国略少。
不过,在这场大战中,赵国的国力损耗要远远大于秦国,大量的土地被秦霄攻占。
再加上为了守住HD,被迫穷兵黩武,不顾透支未来潜力,拼命抽调壮丁练兵,几乎掏空了库存,对国力的透支非常的大。
如此算起来,秦、赵之间,倒也勉强算得上旗鼓相当。
再加上在暗中偷偷发育起来的韩国,勉强倒也能够形成一个三足鼎立之势。
单纯从利益角度出发,现在立即结束这次战争,对秦霄来说,才是最为划算的。
当然,继续再打一打也是可以的。
只要别把赵国的家底打的太狠,让三国之间的实力失去平衡就行。
不过,有些事情,也该开始着手准备了。
秦霄先是召见了赵国的使者。
来者名叫郑朱,不是什么大官,只是一个能言善辩的说客而已。
在秦霄加入战局之后,郑朱就第一时间赶到秦霄这边来,想要与秦霄议和,但秦霄一直拖着没有见他。
一直拖延到现在,秦霄终于认为时机成熟了,才召见了郑朱。
郑朱对秦霄恭敬行礼,语出惊人道:“赵臣郑朱,见过东帝!”
东帝!
这在历史上,原本是齐王的称号。
但如今,被安在了秦霄的头上。
西有大秦,东有秦霄,这句话在这个世界已经流传了有一些年头了。
私底下,也不乏有人将秦昭襄王称为“西帝”,将秦霄称为“东帝”。
但在正式的外交场合提出来,这还是第一次。
一上来就给秦霄戴了这么一个高帽子,隐隐透露出赵国对议和的迫切需求。
“我知道你想说什么。”
秦霄直接将郑朱的话打断,说道:“我对兼并赵国没有兴趣,你回去转告赵王,若要议和,拿出诚意来,让赵王来长平与我会面。为表诚意,我可以暂时停止进攻,赵国有一个月的时间考虑。”
“对了!”
“让赵王带上蔺相如和廉颇!”
……
郑朱当然不可能直接答应秦霄的条件,但秦霄坚持只和赵王谈判,郑朱无奈之下,只能表示需要回禀赵王,请秦霄按照承诺,暂时罢兵休战。
秦霄本来就不想继续和赵国打下去,自然满口答应了下来。
对于秦霄的要求,赵王是十分犹豫的。
他害怕秦霄会趁机抓住他,来要挟赵国朝堂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